展开菜单
31 岁无臂蛟龙郑涛东京残奥会 4 金 4 破纪录,61 岁教练张鸿鹄幕后助力

31 岁无臂蛟龙郑涛东京残奥会 4 金 4 破纪录,61 岁教练张鸿鹄幕后助力

【发布时间】:2024-09-09 09:04:28

毛巾的另一端握在61岁的张鸿虎手中。这位执教时间比郑涛长的教练,像刚开始执教时一样,注重双手的平衡。“拉得太低,他就跳不起来;拉得太高,他就发不出力,我要抓住他的发力点。”他从未注意到,网上流传的视频素材中,很少出现自己的身影。画面中定格的,除了郑涛,更多的是那条绷紧的白毛巾,和他青筋暴露的双手。

隐于幕后的张鸿鹄很喜欢这种状态。在谈及郑涛为何要求他做好每一次划水时,他只字未提日常训练和师徒磨合的艰辛,只是用“可能我运气好一点”避开了能触动别人泪点的情节。但谈及运动员,他从不吝惜言语。“中国残奥会游泳能不能打出第一枪,全靠郑涛,三届残奥会他的表现没有让他失望。”“他极其自律,这让他在如今有家室的情况下,成绩还在不断进步。”“他太单纯了,要是小时候好好说话,说不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他”……

尽管受疫情影响,本届东京残奥会我国仅派出32名游泳选手参赛,人数仅为上届的一半,但成绩最终定格在19金19银18铜,继伦敦、里约残奥会后,继续位居游泳项目奖牌榜首位。

“游泳是最早纳入残奥会的项目之一。”参加过8届残奥会的张鸿鹄亲眼见证了我国残疾人游泳运动从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的发展历程。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专访时表示,2008年,我国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自此以后,残疾人体育发展发生了明显变化。

张鸿鹄曾是一名职业游泳运动员,在尝试执教残疾人游泳后,他意识到被自己身体搅动的池水不仅能改变他,还有改变别人的力量。于是,面对这群折断翅膀的孩子,他留下来,做了一名“翅膀修补师”。

执教4年后,张洪湖以队医身份率领国家残疾人游泳队参加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整个代表团只有20多人,参加了四五个大项,最后夺得了11枚金牌。”单薄的数字表明,当时我国残疾人体育整体水平处于比较薄弱的水平。

“发展初期,条件受限,残疾人体育仅属于业余训练,不受重视,队伍组织松散,训练不系统。”张鸿鹄说,他开始执教时,1988年中国残联才正式成立。此后,随着事业发展的需要,残疾人体育的组织管理权从国家体育总局划归中国残联,各省(区、市)相继成立体育中心甚至训练基地,政策、经费、后勤保障逐步完善,职业化道路日渐清晰。

翻天覆地的变化中,选拔工作给张洪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开始,根本没有经费,也没有全国人口普查信息的支持,我们只能拿着残联的登记表,坐大巴到各个州、市去选拔。找到人选后,还要和他们谈判,因为当时日常生活开销很低,困难的时候,一天的全部开销就只有10元钱。”尤其是在他的家乡云南,被选拔的孩子都“藏”在深山里,道路崎岖,“我们经常要从拖拉机换到马车,最后只能步行。”

在伤口处长出翅膀_伤口长出翅膀的篮球女孩——钱红艳_伤口长出的翅膀

在选拔过程中,贫困地区残疾人面临的困难往往超出他的想象。“以前我们去招生,都说空包回来。”他记得,有一次去楚雄大姚选拔学生,当地干部费了好大劲才把各个村子的孩子送到县城。“他们从早走到晚,到的时候,大家都还没吃饭。”张洪虎和同事们只能自掏腰包帮忙解决。“没办法,就是舍不得。”

如今,选拔的进步除了交通更加便利、互联网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之外,也得益于国家对残疾人体育的专项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最大的变化是残疾人特教学校越来越多,残疾人教育水平提高,学校生源集中,也提供了选拔路径。”张鸿鹄说,随着选拔范围不断扩大,点对点选拔成功率接近100%的时代正在逐渐远去,但成功率下降的同时,准确率却在上升。“时代的发展让这个群体中更多的人被看到,他们的自主选择不断增多,体育不再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他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加入队伍的年轻一代残疾运动员在自我实现和追求突破上更加积极,“使命感更强、更纯粹。”

8月27日,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自由泳S11决赛,马佳与李桂芝分获金银牌,但赛后有运动员提出投诉,称运动员间的身体接触影响了比赛结果。经过裁判组讨论,决定重赛。“重赛的消息放出后,很多人都为她们感到惋惜,但在我们看来,她们只要遵守比赛规则,调整好状态重新投入比赛就行,没必要过多解读。”张鸿鹄说,体育运动有助心灵成长的能力,尤其对残疾人群体来说,“赛场上的一切,都能学会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退役步入社会后,才能坚强、平和地走好未来的路。”换言之,“要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才能更容易感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目光和真诚。”

两天后,马佳与李桂芝在复赛中分别获得金牌和银牌。“李桂芝自幼双目失明,而且是全盲,但全程她没有表现出任何负面情绪,只要成绩提高,她就发自内心地高兴。”张鸿虎训练李桂芝两年多,从初识到现在,李桂芝从来没有抱怨过训练,一有空闲就听书、做手工,“她总是一脸开心的样子。”

张鸿鹄被队员们的乐观精神深深感动。他记得自己刚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时,不敢谈论他们的残疾,怕伤害到他们。但后来他发现,虽然他们的伤口已经痊愈,但内心的伤痛还在,于是他们回避、封闭、胆怯。张鸿鹄决定试着和他们谈一谈这些无法触及的伤疤。“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个心理障碍。”他说,如果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这或许会成为他们走进游泳池的障碍。“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是教会残疾人入门的关键。”

30年来,张鸿鹄遇到过各种残疾的运动员,其中就包括“篮球女孩”钱红艳。比如,在视力、听力、肢体残疾的残疾人中,视力残疾的人方向感最弱,又看不到教练的示范,所以学游泳对他们来说难度极大。“李桂芝经常把手伸进水里,老是断水。”在游泳项目中,流线型一定要好,才能减少阻力。对于截肢运动员来说,保持身体稳定和平衡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脑瘫运动员来说,异常控制能力和稳定的技术才是关键。“要根据残疾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几乎​​每个人一个训练方法。”

但在张鸿鹄看来,技术是次要的,如何通过游泳帮助这些残疾孩子自立、强大起来才是他的动力和初衷。“其实奖牌的多少、输赢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这些残疾孩子通过运动训练建立起自尊、自信,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看到他们走出泳池后找到自信和快乐,甚至成家立业、找到工作,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他补充道,“我的队友中,有的现在已经当上爷爷了。”

与张洪虎关系亲近如父亲的郑涛,也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这个小时候因触电事故失去双臂的年轻人,曾因为“不想做个废人”而加入游泳队。如今他不仅成为残奥赛场上战无不胜的冠军,更是新一代的榜样。他最想鼓励的,是两岁七个月的女儿。夺冠后,他对着镜头说:“我想告诉我女儿,你看我,不用手也能游得这么快。”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梁宣


相关新闻